2012年12月25日星期二

中國翻譯協會壹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關鍵因素是砸價。不斷地接受客戶低價要求,不斷聘用廉價翻譯,不斷接受急活,甚至三小時壹萬字的任務也當之無愧地承接下來。

翻譯行業應該以公司爲主要運營主體,還是以譯員和經紀人爲主體?這個問題在中國國內的市場會困擾衆多關聯方。

但是國外翻譯行業的發展狀況,可以給我們提供參考依據。國外翻譯公司的管理體系已經相當完善,把譯員的譯文質量管理提高到行業應用的水平。

近三十年來,國內的每個行業都會從興起到發展,再到成熟進而迅速衰落,衰落的主要原因終究是激烈的價格戰。企業普遍認爲中國市場大,但是實際消費能力卻很有限,很多領域的産品只能在幾個大城市或中小城市的幾個大企業找到狹窄的市場。

理解的偏差導致了蜂擁而至的市場競爭主體,認爲市場足夠大的競爭主體不斷地用價格爭取客戶,市場在客戶追求低廉成本和企業競爭主體追求提高營業額的怪圈中惡性循環。

“關鍵因素是砸價。不斷地接受客戶低價要求,不斷地聘用廉價翻譯,不斷地接受急活,甚至三小時壹萬字的任務也當之無愧地承接下來。”譯碼翻譯中國區合夥人許進說。

中國翻譯協會壹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市場不缺能翻譯的人,大量的廉價譯員充斥了整個市場。有人用字對字、詞對詞翻譯,寫出的句子讀不通;客戶的質量意識也有問題,沒有意識到有些外語的行文體系特性和中文截然不同――他們因爲不太懂語言,有人認爲這樣的翻譯卻是好的,結果國際業務受阻還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有壹家風險融資2500萬美元的大型翻譯公司的狀況令人擔憂,據行內人士透露:“公司燒錢的速度趕得上2000年的網絡公司。兩家國家級大型會議的贊助費用合計就有6000萬之巨。”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壹位工作人員吐露:“稿件都不能用,我只好自己重新翻譯。他們的譯員大部分是剛畢業的學生。”

來自譯碼翻譯公司的壹份內部行業競爭報告指出,新客戶往往依據企業知名度和價格選擇翻譯供應商,很少能夠根據翻譯服務商的試譯稿件質量評估做出選擇。知名度和價格因素都滿足的翻譯服務商提供的服務質量非常差,主要原因在于知名度的來源是高額的公關廣告成本。在巨大成本壓力下,翻譯質量的低下成爲盈利行爲的不二結果。

根據中國翻譯協會的報告,2008年中國翻譯市場規模已達300億,並且以年30%的速度增長。這樣的市場規模算得上是壹個中型市場。蛋糕有了,沒有規範和約束,市場混亂,這種現狀得不到廣大從業者、翻譯公司和行業協會的認識並且采取行動,最終將會使翻譯市場胎死腹中。關聯到的企業國際化利益也會由于質量問題而被削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